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:加强制冷剂回收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
新鲜的农产品,加工的食品、半成品,医药等特殊商品,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一直较大。和传统物流相比,冷链物流在预冷处理、冷链加工、冷链储存、冷链运输等每一个环节上对技术的要求更高,资金投入也更大,已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。
关注冷链行业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,今年带来了4份提案。其中,《关于建立回收凭证制度,加强制冷剂回收,降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》的提案与冷链行业实现绿色环保息息相关。
近年来,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,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。制冷剂是冷链行业重要的原材料,国内的制冷剂使用,很大一部分家用制冷设备还停留在二氟一氯甲烷R22,R22是HCFCs制冷剂的一种,对生物无毒无害,但是对臭氧层危害很大。
在全国两会期间,唐俊杰接受《中国邮政快递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制冷剂是除甲烷和氧化亚氮外,我国第三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源,估算年排放量超过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。与其它温室气体伴随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不同,制冷剂是人为制造用于制冷的循环工质,使用过程并不消耗。因此,理论上讲通过避免泄漏可以实现制冷剂的零排放。
制冷剂的泄漏主要发生在制冷剂生产、设备生产、设备安装、设备运行及维修和设备拆除等过程。目前,我国在设备使用、维修和拆除过程的排放总和占到全生命期排放总量的90%以上,因此做好上述过程的泄漏控制是实现制冷剂减排的关键。
但是目前,我国制冷剂年回收量不足年使用量的3%,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。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有回收成本高,缺乏制冷剂生命期管理制度设计、用户及从业者环保意识淡薄等。
唐俊杰建议,建立可交易制冷剂回收凭证制度,实现基于回收凭证的制冷剂生产和使用配额制度。制冷剂回收公司负责制冷剂的回收、再生及不可回收部分的无害化处理。政府环保部门负责核实回收制冷剂来源和监管实际处置制冷剂量,据此发放等量制冷剂回收凭证。该举措将使得制冷剂的管理实现闭环,使得制冷剂全生命期的关联方(制冷剂生产、使用和回收企业等)均成为制冷剂回收的推动力。同时,建立制冷剂回收凭证的交易平台,通过市场机制动态调配制冷剂回收行业规模和利润,使得回收凭证价格总体维持在合理水平。这也为不同类型公司进入制冷剂回收行业提供了可能,提升行业竞争态势,有助于推动回收行业技术进步。